新闻公告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数据科学首席教授和浙江大学海运物流研究所所长来我校参加学术沙龙


由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办的workshop on the big data and bri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暨“大数据和‘一带一路’研讨会”于2018518日在临港校区举行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数据科学首席教授王友乾(you-gan wang)和现任浙江大学海运物流研究所所长李太雨(paul tae-woo lee)教授分别进行了名为“robust estimation for analysing time series data”和“challenges in the belt and road research agenda”的学术报告。

王友乾教授199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哈佛大学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应用统计数学首席教授,2015年起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数据科学首席教授。王教授在世界顶级统计期刊发表了150多篇文章,在多个数学统计类研究领域均有着卓越的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公认的世界级著名统计学家。研究兴趣包括:稳健推断,纵向数据分析,水文学统计模型,资源估计与管理战略评估;死亡率和成长率参数估计,统计模拟与数据分析,相关性数据分析中的模型选择。王教授是biometrics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electronic journal of statistics等期刊的副主编。

李太雨教授在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任教30年,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商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客座教授,现为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客座教授。物流研究中心苌道方教授、胡志华教授、郝扬扬老师等及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苌道方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对王友乾教授和李太雨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及物流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

研讨会由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志华教授主持。王友乾教授的学术讲座涵盖大数据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学模型与应用、线性回归和大维自变量的选择、统计模型理论及实例等主题,既有对相关数学模型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有大量统计应用方面的实例,同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的观点供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深入探讨。王教授认为,在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时,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在存在异常值的情况下实现鲁棒性,同时又保持较高的估计效率,从而得出有效结论并提供有用建议。王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方法,此方法达到更高效的参数估计。这种依赖于数据的方法允许选择依赖于数据中“离群值”比例的正则化(调谐)参数,以使估计效率最大化。通过对中国淮河两个地点的铵态氮浓度研究来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考虑了近年来可能存在的时间相关性和早期的“不规则”观测的同时,对近年来的铵态氮趋势进行了量化。在讲座中,王教授也注重与在场研究生的积极互动。

李太雨教授的演讲由“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并着重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对当今世界已有的海运航线的影响,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已有的海上航线之间的区别。李教授以一个外来人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分析,带来了新的见解以及新的思路。李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sci期刊编辑的经验,并以多篇被拒论文为例,讲解了如何进行论文的写作。并将适合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模型一一列出,给在场人员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师生们纷纷表示,研讨会内容有助于我们突破课程学习的束缚,拓展专业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发掘学术兴趣,增强学术功底,明确新的研究方向。



      


 

版权所有:上海海事大学   电话:(021)3828200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